潘宝明

骆宾王,浙江婺州义乌人。唐代大臣、诗人、儒客大家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而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。“富有才情,兼深组织”,“得擅长什之誉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骆宾王一生不凡不幸。他出身寒微,少有才名。志高才大,但命蹇事乖,永徽年间,任道王李元庆文学、武功主簿,迁长安主簿。仪凤三年(678),任侍御史,他是书呆子,因不满武氏的酷政,屡次上书,得罪了武后下狱,遇赦而出。调露二年(680),贬为临海县丞,坐事免官。《在狱咏蝉》当是在狱中所写:

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深。

不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吟。

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

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。

骆宾王诗歌辞采华赡,格律谨严,大概因仕途不顺,因而虽才华横溢,但流露出哀叹愤懑。闻一多先生说,骆宾王“天生一副侠骨,专喜欢管闲事,打抱不平、杀人报仇、革命,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”。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。他敢抗上司、敢动刀笔,于是被当权者以“贪赃”与“触忤武后”的罪名收系下狱。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。托物寄兴,感慨深微,是脍炙人口的名篇。

其他长篇如《帝京篇》,五七言参差转换,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;短篇如《于易水送人》,二十字中,悲凉慷慨,余情不绝,有《骆宾王文集》传世。一生的转折当是光宅元年(684),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,因久久怀才不遇,一旦有人赏识,便忘乎所以,自告奋勇,撰写《讨武曌檄》。徐敬业败亡后,骆宾王结局不明,或说被乱军所杀,或说遁入空门。

但该文却成为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,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,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,气势充沛,笔端带有强烈的褒贬情感。揭露武则天罪恶时,用词苛酷:密隐先帝之私,阴图后房之嬖。

入门见嫉,蛾眉不肯让人;掩袖工谗,狐媚偏能惑主。两联活画出武后使媚争宠的姿态。同时他号召文武百官,以李氏天下利益为重:

公等或家传汉爵,或地协周亲。或膺重寄于爪牙,或受顾命于宣室。言犹在耳,忠岂忘心。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安在?倘能转祸为福,送往事居,共立勤王之勋,无废大君之命,凡诸爵赏,同指山河。若其眷恋穷城,徘徊歧路,坐昧先几之兆,必贻后至之诛。

该段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饵以赏赐,怵以刑罚。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,而反思自己的胆小怕事,委曲求全。

水到渠成,他开始转折,为徐敬业起事正名:

敬业皇唐旧臣,公侯冢子。奉先君之遗训,荷本朝之厚恩。宋微子之兴悲,良有以也;桓君山之流涕,岂徒然哉!是用气愤风云,志安社稷。因天下之失望,顺宇内之推心。爰举义旗,誓清妖孽。

还为徐敬业造势:

南连百越,北尽三河;铁骑成群,玉轴相接。海陵红粟,仓储之积靡穷;江浦黄旗,匡复之功何远!班声动而北风起,剑气冲而南斗平。喑呜则山岳崩颓,叱咤则风云变色。以此制敌,何敌不摧?以此图功,何功不克?

他的檄文极具号召力。歌颂徐敬业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,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,高举正义之旗,人们应该如何站队,不言自明。文章最后“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!”异军突起,峭劲逼人,又给大家以希望前途。檄文考虑百姓的喜好,言词整齐而流利,音节婉转而和谐,声情并茂,感染力强,易于上口成诵,自然更具有号召力。

据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载,骆宾王的《讨武曌檄》传到武则天手中:“则天览及‘蛾眉不肯让人,狐媚偏能惑主’,微笑而已。至‘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安在’,惊呼曰:‘宰相何得失如此人’。”不仅忘记治骆宾王的罪,而且当面为骆宾王说话,追查臣下未能发现英才,重用贤能的过错。可见名文的魅力。

作者简介:

扬州大学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致力研究文化的传承守正,开拓创新。


关键词: